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由海基雙十開講兩岸未來—台灣的來世與今生



主講:海基會前副秘書長石齊平教授



主辦:光華新聞文化中心

   亞太台商聯合總會



地點:光華新聞文化中心







演講內容摘要:





  今天的主題是海基雙十開講兩岸大未來,我決定談這個題目叫做「台灣的來世與今生」認識台灣的價值。1873年牡丹社事件清廷認識到台灣已經被日本及美國視作重要的戰略基地,要進取遠東與中國的橋頭堡。牡丹社事件後,清朝派了大臣沈葆禎來處理有關的外交善後事宜,前後大概用了一、兩年,讓沈葆禎有更多機會了解台灣的風土民情與台灣老百姓到底是怎麼想的?清朝政府終於知道台灣的戰略地位,因此經過了若干時間以後決定將台灣建省。1895年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日本第一個就要台灣。以今天的眼光來看,當時台灣的地位就相當於馬六岬海峽之於今天的中國,當日本取得了台灣後,就很努力的經營台灣,因為台灣的資源很重要,而且台灣作為日本前進東南亞的跳板,而東南亞有更多的資源,還有資源的通道,所以這個時候台灣的價值對日本來說很重要,日本統治台灣51年,到了1945年二戰結束不得不忍痛放棄,1949年台灣的意義對國民黨政府而言,要把台灣好好地保住作為一個反攻大陸最後的根據地。我們都知道美國從1949年以後到冷戰,一直把台灣看作是封鎖大陸共產主義擴張的最重要的樞紐。在國際戰略及地緣政治上,台灣的地位對美國及日本都非常重要,美、日之間也有軍事同盟關係,所以這段時間台灣的價值是多重的,對中華民國、美國及日本都很重要,在某程度上這三個意義是互相重疊的。







  台灣對中華民族及整個中國的價值有三個,1979年大陸出現巨大的變化,鄧小平決定改變大陸的發展路線,雖然當時大陸有思想解放,但是當時最缺乏資本,從中華民族的角度來看,當1979年起15年間,大陸需要資本的時候,主要的資本來自華人地區,華人地區中更多的是來自於香港及台灣,這是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中不能忘掉的一筆,這就是台灣在近代史上,對整個中華民族及中國復興所作出的第一個貢獻-「資本」以及隨著資本帶進去的管理與技術。

  第二個是從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這30年作為大背景來看,我們知道中國大陸32年來每年平均增長率高達8.9%,這30年中國大陸在過去牢牢抓住了3個機遇期,第一個是1979年至1991年,1979年美中建交後,美國打中國牌對付蘇聯,所以當時美國與中國的關係是在蜜月期,中國需要甚麼幫助都會盡量協助,包括軍事上,其目的就是打中國牌制衡蘇聯,91年蘇聯解體,這個時代告一個段落。本來中國已經失去這個戰略機遇,很幸運柯林頓總統上台,當時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始終搖擺不定,不知道如何去對待中國大陸,但是有一個大思路影響到柯林頓與其戰略專家,就是柏林圍牆倒了、蘇聯解體、東歐共產體系國家慢慢走入自由經濟體系制度,只剩下一個大的中國大陸,也試著把他引到西方的經濟體制來,我想這個思維主導了柯林頓總統的對華政策,也就是想將中國納入所謂的西方體系來,而最後一步也成功了,2001年中國進入WTO。


  最後再談談第三個價值,對中國大陸而言現在外在壓力雖然值得警惕,美、日與其他周邊的小國都在惹麻煩,其實中國大陸最大的挑戰是自己,經濟改革毫無疑問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顯然碰到牽制與瓶頸,就是政治與社會;反而是台灣在過去的五、六十年內,慢慢一步步由地方的民主政治發展到今天的總統直選,它保留中華文化,大陸所失去了這一段,它同時又有日本統治過保留下來比較好的一部份-「紀律」,當然也有一部份戰後青年人赴海外留學所得到西方文化所謂「民主」-公民社會的概念,中華文化中有儒、釋、道,因此台灣也保留很好的宗教文化,再加上台灣又形成一個中產社會,而這個中產社會又經過一段跌盪起伏的過程,他知道「富」代表什麼,它知道什麼比「富」更具有價值,這就是台灣經過幾十年所形成的,這是大陸接下來21世紀和平崛起最需要的。

  今天我跟各位回顧了百年來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關係,鄧小平以前我只有簡單地提一提,1949年以後我講到這三個價值,第一個價值是資本的貢獻,時代已經過去了,台灣已經善盡它的責任;在地緣戰略上,我希望兩岸的中國人用最大的智慧,好好地把握這個機會,兩岸之間互相尊重,把這個力量合起來,可以好好處理南海、東海、釣魚島等問題,不因內耗而喪失了機遇;第三是真正要和平崛起,台灣是不是也能做一些貢獻呢?

以上是我對這些問題一些思考,提出來與各位一起分享,謝謝大家。





影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