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我的祖父孫中山先生



主講:孫穗芳博士



主持人:香港台灣婦女協會戴綺薇會長





主辦:光華新聞文化中心、 香港台灣婦女協會



地點:光華新聞文化中心






演講內容摘要:

  

  中華民族自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開始,面臨亙古未變之大變局。過去閉關自守之政策,為外人砲火所攻破,於是內憂外患交集,而腐敗自守的滿清政府,無力應付,喪權辱國,受盡世界列強欺凌,做了一個世紀次殖民地。在國家民族垂危之際,國父孫中山先生以其思想喚起民眾,起而革命,推翻幾千年的專制政體,並建立一個基於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的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而且為這個民主共和國訂立建國大綱,包括由下而上的建國步驟,由軍政、訓政而憲政的分期建國程序;更進而為建國所必需的心理、社會及物質三大條件,分別訂立建設計畫,稱之「建國方略」。

  我的祖父國父孫中山先生為國家的統一、民主與富強奮鬥了終生,開闢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他為中華民族的復興、中國歷史文化道統傳承、中華民國之肇建,鞠躬盡瘁。

  孫中山是歷史傳統的繼承者、是偉大的革命導師,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國父及現代中國之父,孫中山的思想是集古今中外學說之大成,是東亞文化哲理精華。在哲學上,他提出「知難行易」,批判「知之非艱,行之惟艱」的守舊想法,發展創新的儒家思想、大同思想,克服全球化障礙的思想,也是繼承中國文化的優秀遺產和寶貴財富,是世界文化的代表。1921年孫中山先生在桂林與第三國際代表馬林說:「中國有一個道統,那就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的一貫大道,我的思想基礎就是這個道統,我的革命就是繼承這個正統思想來發揚光大」,孫中山在世時,最常引用《禮運大同篇》中的「天下為公」這四個字,他的「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實業計畫」、「建國大綱」及他的哲學觀、人生觀都可說是「天下為公」的具體表現。近年來全世界掀起了研究孫中山思想的高潮,研究孫中山的文獻自1919年來約一萬兩千餘種,其中1989年7月就出了2,026種,以16種不同的文字出版。聞名的倫敦大英帝國博物館及梵蒂崗教廷圖書館中珍藏200多種不同語言百科全書、數以千計的辭典、字典,每集中都有專文介紹孫中山先生的思想著作;美國國會圖書館與他各地的公私立大學圖書館分藏700多種不同版本的「三民主義」。

  孫中山先生的思想體系有三大特色:有因襲中國固有之思想,也融合歐美學說事蹟,以及他獨見之創獲者。三民主義一詞,狹義言之係指民國13年孫中山先生在廣州演講之十六內容。廣義而言,則指「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建國大綱」、「建國方略」(孫文學說、實業計畫、民權初步)及其他演講著述,全部建國思想包括在內。他的三民主義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例如他希望人民團結一致(民族),民主和平(民權)與吃得飽(民生)是人最基本的問題。民生主義是主張民生均富、社會福利,注重和平正義的市場經濟,是最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權主義是老百姓當家主,是主張民主憲政,反對獨裁和專政,所以推翻千年的專政;民族主義是要中國在世界上有尊嚴,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人都要有一點地位和人的基本欲望,所以三民主義是永遠不會被淘汰。

  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被讚美為中國人的聖經,媲美英國的「大憲章」、美國的「獨立宣言」。德國的政治學教授海法特(H. Herrfahrdt)認為:「中國今天唯一的自救是要保持孫中山的精神,兩岸雙方都應為中國人服務,不要為外來思想來犧牲,不要把中國的任何部分變成外國的附庸,要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要模仿別人的花樣,只有孫中山的路線,雙方才可接近。」美國政治學者林白克(Paul M. Linbarger)曾說:「中山先生是世界上第一位,為今日世界許多新興國家制定了一套具體可行的必要步驟,使之成為現代國家的思想先驅,留給世界的一套意識形態及計畫對各國的重要性,與過去和未來中國的重要性毫無二致。」

  我們應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孫中山的和平發展思想與全球化國際戰略思想,作為非物質世界文化遺產,將予繼承和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