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內容摘要: 香港地球之友代表: 香港的廢物製造量比台灣及其他歐美發達國家多約兩倍,其中被丟棄的紙及塑膠等究竟是廢物還是資源,它們應否在堆填區出現?我們是否有很多工作沒做?台灣人口是香港的三倍以上,但香港的都市固體廢物只比台灣少約二千公噸,而且台灣廢物製造量及處理量亦比香港少。既然台灣減廢措施成效不俗,香港是否可向台灣學習? 台灣實施「垃圾不落地」政策,並推行強制垃圾分類政策,清潔工人會在指定日回收平面類或立體類資源及廚餘。台灣的廚餘回收中心以生廚餘做成飼料餵飼雞隻,農莊亦使用以廚餘做成的肥料,因此它不單是廚餘中心,還可以有教育用途。政府亦推出計畫讓公眾參與回收,例如「螞蟻雄兵計畫」是由政府提供回收桶及技術支援,讓市民自行製造肥料使用。台灣的「生產者責任制」法規設立回收基金以補貼下游的回收商,讓他們在電子廢物處理廠從手機、冰箱等電子廢物的電路板提煉黃金。台灣的洗手間內亦設置電池回收箱,可見他們在回收方面不放過任何細微機會。我們到台灣考察時印象最深刻的是台灣全民參與及公民責任的體現,及台灣人對垃圾分類回收成效的滿足感與自豪。 |